探访深圳光明科学城集群空间 合成生物产业5年内有望率先迎来爆发式增长
探访深圳光明科学城集群空间 合成生物产业5年内有望率先迎来爆发式增长丨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石恩泽 深圳报道 近年来,探访深圳市在科技创上的深圳式增布局,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光明 7月4日,科学第八届全球深商大会暨光明科学城大会在深圳开幕,城集成生长光明区委书记、群空区长蔡颖表示,间合目前光明区正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物产望率科研机构、业年最具科学味的先迎产业空间以及光明科学城独有的政策赋能产业,推动科学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探访积极探索实现“0-1-10-∞”的深圳式增有效模式,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光明科研经济先行地、科学创新人才集聚地。城集成生长 近日,“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园区行大型采访活动首站采访光明科学城。 在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中,光明科学城的战略定位,是既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又要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同时还要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 光明科学城的前世今生 2017年,深圳GDP突破2万亿之际,光明新区成立刚满10周年。 当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圳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布局包括信息科学与安全、生命科学与健康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国家基因库二期、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足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同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创新走廊规划》。按照规划,这条走廊北起广州佛山交界处,经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南至深圳大鹏新区,长度约180公里。恰好光明新区的点位也在这条走廊上。 2018年,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派官员来华南考察,意图继北京(华北)、上海(华东)、安徽合肥(中部)之后,在这条科创走廊上,落子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引起深、莞、穗三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从上至下纷纷开始在本市内积极调研,寻找有条件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区位。据一位深圳市官员透露,深圳在征地方案上积极配合,用敢闯敢拼的精神成功说服了前来考察的发改委官员,赢得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至关重要的点位。 但具体落在深圳何处?当时龙岗、龙华、大鹏和光明等区当时都在积极争取建设该中心的资格。最终考虑到光明区可以“挥洒”的空间更大,因此敲定了在光明区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同年,光明正式从新区升格为区。 聚焦三大前沿方向,谋求设施上“1+1 2”的集成作用 随后的4年里,光明区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布局科学城。 在空间布局上,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9平方公里,东、南至光明区边界,西至龙大高速、茅洲河,北至深莞边界。科学城内部以“一心两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一心”即光明中心区,以光明中心区为依托,为科学城发展提供居住、商业、酒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和特色性的科学服务设施。“两区”即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装置集聚区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水平大学等,并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和科技创新集群“一主两副”的空间布局。 在科学城建设上,光明区政府提出,重点聚焦三大前沿方向——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国际化前沿技术研发机构群,弥补新区基础创新、源头创新短板。 同时,光明区还注重产学研的思维,不仅布局建设材料基因组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基础研究之本;还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附七医院、光明云谷、光明小镇等配套优势,聚集高端人才团队和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光明区的科学城建设正式步入正轨。当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技术、最优的方案、最精细的管理,加快前海城市新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光明科学城等片区规划建设。 2020年,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按下加速键。当年3月,深圳不仅从市级层面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还牵头各大市级政府单位全权负责。 上述《意见》涉及科技、人才、产业、资金等十个方面,从产学研各方面成体系布局、谋求全链条发展。在“产”方面,强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方面,支持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将学科设置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在“研”方面,支持科研机构落户光明科学城,同时建设科技产业咨询高端智库,以便提供高水平战略规划和决策咨询服务。 在上述“产学研”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其前期投入大,后期运营还需定期进行维护。为此,光明区强调要发挥出“1+1 2”的交叉集成作用,为前沿科学探索和重大科学发现提供综合性极限研究手段,推动实现更多源头创新和科技瓶颈突破。 设施集群框架初显,两大生命科学设施明年投入使用 2020年至今,光明区已集中布局建设了23个重大创新载体,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个研究型高校。 在此次调研行过程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光明区政府获得消息,光明科学城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框架初显。 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鹏城云脑Ⅲ作为光明科学城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抓紧推进项目可行性论证,力争年底动工建设;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设施土建基本完成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开展科学设备联调联试,明年投入使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材料基因组、精准医学影像设施等6个设施正加快论证并有序落地建设。 在省级实验室建设上,深圳湾实验室4万平方米过渡场地已进驻近千名科研人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已于去年11月正式入驻,目前已组建12支科研团队。 在高校招生方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6000余名师生已经入驻,计划今年9月份全面交付;深圳理工大学明珠校区已投入使用,永久校区已去年12月开工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科学城还在积极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在科学中心转移转化,即“沿途下蛋”。其中,在合成生物产业上,光明区专门为其创设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遴选落地29家合成生物关联企业,形成“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同时,光明区还发布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若干措施,建设8.8万平方米合成生物专业园区,加快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光明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张冬冬表示,合成生物产业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有望在5年内最先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后,光明区还将复制推广该经验,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和建设创新中心,至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
- 巨亏的星期六“脱鞋” 叫价6个亿卖子公司
- 应对车规级芯片供应紧张挑战 整车厂加速产业生态联动
- 6月爆买14.8万亿日元!日本央行长期国债持仓超过总量的50%
- 黄然:务实推进省联社改革
- 上海郊区盘活土地价值的八大方略
-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
- 人民币中间价报6.6930,下调80点
- 债市回落 与股市反弹的逻辑
- 外媒:美堕胎权裁定让“民众的怒火烧遍了本已分裂的美国”
- 西方制裁或致俄罗斯百年来首次外债违约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选举于华担任协会会长
- 彰显对A股的信心!前海开源基金九月以来自购2.9亿元
- 机构:上半年二手房市场低位修复,价格触底、预期回升
- 携程一季度财报:净营收41亿元 同比保持稳定
- 北约成员国已正式同意邀请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
- 超医保支付限定等,云南2家医院疑似违规金额共1677.84万
- 快讯:三大指数震荡走低创指跌超2% 机器人概念表现活跃
- 俄方确认普京将参加G20峰会,泽连斯基也已受邀
- 机构:上半年二手房市场低位修复,价格触底、预期回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人口规模不够,这些大城市短期内难有地铁
- 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公布!香港多措并举抢人才 港交所拟再改上市规则
- 多方消息称一加11 Pro改名一加11,但仍具有Pro规格
- 快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7个基点至4.08% 创2008年以来新高
- 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切实发挥金融保险民生保障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
- 中国太保改革磨底保险业务收入增8% 上海国资低位增持两年耗资超28亿
- 美国ETF市场规模自3月峰值以来已缩水1.1万亿美元
- 上市险企三季数据:财险实现两位数增长 寿险业务逐渐企稳
- 回首风雨入华路,全球外资巨头感受深刻!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 二十大报告传递中国开放政策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