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知识 >>正文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出台“12条”登记便利化措施 用政策“加减法”帮助企业全力以“复”
知识4157人已围观
简介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上海市场监管5月31日消息,5月3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挥登记注册职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对标《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上海市场监管5月31日消息2条5月31日,上海市市施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挥登记注册职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场监出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对标《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管局围绕建立市场主体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服务机制,登记提高全程网办率,便利固化“容缺后补”等便企举措,化措用足登记注册职能的政策助企“加减法”,细化成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减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法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业全12条普惠直达的措施。
“减”复工堵点,力复“加”政策支点
建立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服务机制
眼下2条企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上海市市施用市场监管部门关注企业复工路上的场监出台堵点,聚焦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困难,在政策上不断加“支点”,给企业顺利运转铺路。
优化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对因疫情原因未能及时在名称保留期内申请办理登记的,申请人可通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重新申报。上市公司上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拟将企业名称变更为力盛云动(上海)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未能在名称保留期内及时申办变更登记。市市场监管局获知企业困难后,指导企业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系统重新申报名称,开辟即报即办通道,确保无缝衔接,帮助企业保留了“力盛云动”这一名称。
延长申请材料过渡期。《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使用新旧文书材料的过渡期为1个月,但因疫情影响,一些市场主体无法在过渡期内(3月31日前)申办登记。市市场监管局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在《若干措施》明确将过渡期从1个月延至4个月,即市场主体已在《条例》施行前按原要求制备申请材料,在6月30日前可按照旧版文书材料规范提交申办,无需重新制备申请材料。
“减”线下环节,“加”在线服务
提高登记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减少线下办理环节,增加在线服务功能,在疫情期间持续优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推出便利企业系列措施,让企业感受到政务服务高速公路的“不断档”“不打烊”。
推行“线上办”服务模式。市场监管部门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办理员工“五险一金”和银行预约开户等“一窗通”集成式开办服务。提高全程网办率,为申请人提供网上申报、网上签署、网上核准、网上发照等全流程无纸化在线服务,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纸质申请材料。4月1日至5月30日,全市15889户企业在线办理了设立登记、365户企业在线办理了变更登记。
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企业法定代表人等相关人员通过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以及“电子营业执照”APP下载领取电子营业执照。2020年4月,上海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在企业登记、年报公示、涉税事项、社保和公积金业务、商业银行业务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截至5月30日,各类市场主体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登录各类网上办事平台累计达2107.16万次。
“减”政策卡点,“加”发展信心
固化“容缺办”“歇业制度”等系列便企惠企举措
市场监管部门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轻包袱,让企业轻装上阵。探索容缺办理服务模式、推行停机保号“歇业制度”……让企业充满信心地再入“赛道”。
创新“容缺办”服务模式。《若干措施》将容缺办理的实践探索以文件形式固化,明确对不涉及前置许可事项的疫情防控、重点项目等相关市场主体申请,如确有困难无法到现场或者通过寄递方式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原件的,可通过“远程预审+申请人承诺+后补纸质材料原件”方式办理。对需办理公证认证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因疫情原因无法办理认证的,暂免收取认证文件。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从便企惠企的角度出发,主动跨前,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5月30日,已通过“容缺办”模式为84户办理企业设立登记、467户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完善歇业备案制度。《若干措施》明确,对部分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开展正常经营活动,但仍有较强经营意愿的市场主体,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其办理歇业备案,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维持成本,助力市场主体积攒并恢复活力。歇业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歇业期间不影响市场主体资格。歇业制度能有效帮助有经营意愿的困难市场主体实现暂时“休眠”,既能减轻当前的经营成本负担,又能为今后发展留住“青山”。
市市场监管局把企业在疫情期间碰到的一件件具体又有共性的难事,梳理细化形成高效直达的12条普惠性纾困之策。接下来,随着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加速,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为企业减“堵点”、增“支点”、除“卡点”,乘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进落实发展壮大市场主体32条“硬”措施,帮助企业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在市场竞争中迸发韧性。
Tags:
相关文章
“大力神杯”东莞造!这家公司连续28年为世界杯供货,订单数量刷新高
知识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赛。中国元素在这一届世界杯中留下很多痕迹:运动员一决胜负时驰骋的“战场”卢赛尔体育场由国际集团承建;球迷所能看到球员精彩表演的LED屏幕等产品由3 ...
【知识】
阅读更多“好声音”输送新人11年,“街舞”IP出海
知识10月28日晚,《2022中国好声音》迎来总决赛,最终来自李克勤战队的梁玉莹摘得了总冠军,以见证人身份现身的刘德华,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惊喜;10月29日,《这!就是街舞》第五季总决赛也圆满落幕。Zyk ...
【知识】
阅读更多基因检测企业密集布局泛癌种筛查,谁能率先“撞线”突破?
知识目前多癌种早筛技术仍难跨检测灵敏度低的难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李佳英 北京报道“如果把肿瘤早筛早诊的研发比喻为登山比赛,一管血实现多个高发癌症的早筛早诊就是全球研究者攻坚的‘珠穆朗玛’ ...
【知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