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回暖中的房价没涨北京楼市,正在遭遇狂轰乱炸式造谣:
这是刚刚最近几天被肆意转发的自媒体雄文标题,在一波流量的回暖裹挟下,远没恢复到2021年热度的京楼北京楼市,现出焦虑——买房的房价没涨无所适从,卖房的刚刚焦躁不安,但愿路上的回暖利好政策别原路撤回。
北京楼市成交量,京楼乍暖还寒
春节过后,房价没涨北京楼市的刚刚暖意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挂牌几个月的二手房,有人看房了;憋在家里多时,回暖想换房的京楼人开始跑售楼处了。然而,房价没涨从成交量看,刚刚不论是回暖月均还是日均,都远没达到北京近年的平均成交量。
那北京楼市近年的成交量是怎样的呢?以上一轮周期2015-2019年的情况为参考,这几年北京楼市的一二手加起来,每年成交约21万套至22万套。
摊到每年的每天,就是大概550套到600套,月均18000套左右。
再看看2020到2022年这特殊的三年,成交情况尽管有疫情的“加持”,但变化依然不大:
2020年,一手49176,二手168861,累计218037套。
2021年,一手62311,二手193146,累计255457套。
2022年,一手44175,二手142174,累计186349套。
这三年,累计成交了659843套,年均219947套。2022年的减量,是众所周知的疫情原因,抑制了购买力。
我们再看看被广泛传扬的今年2月楼市,被用来证明热度的数据是,“截止到2月16日,北京一二手共网签了7479套。”2月是28天,即使按30天计,这样的成交节奏,最多一个月只有1.4万套,远没达到近年楼市成交的平均值。
很多文章拿北京2月这个成交量“比1月同期上涨了32%”来佐证楼市大热,而这是根本不能构成市场比对的两个月:今年1月,不仅是疫情初愈,还有大家都回家过年的春节长假,拿这样一个月份做参照,实在没什么意义。
北京房价,今年还没涨
从成交量上,刚刚回暖的北京楼市,根本没有“狂飙”的迹象。那从房价上又如何呢?
我们先看新房价格。新房市场上,北京目前所有新盘都是执行限价销售,尽管开发商有一定的价格上下浮动权限,但从政府网站的备案情况看,绝大多数楼盘都是低于政府限价成交,绝不可能有房价大涨的现象。
2022年北京出让的普通商品房地块项目,受市场关注的楼盘限价情况大概如下:
海淀永丰海开澐颂,限价8.2万;
丰台造甲村首开君礼著,限价10.6万;
丰台大红门中海和瑞叁号院,限价9.5万;
丰台新宫建发璟院,限价8.3万;
石景山五里坨中交项目,限价6.2万;
丰台西红门华润橡树湾,限价6.6万;
房山建工揽星辰,限价4.5万;
朝阳奶西金隅项目,限价8.5万......
我们再看看目前成交量占绝对主力的二手房价格。从了解的最近十几套成交个案看,没有一套不是低于挂牌价成交的,甚至出现了卖方承担税费的情况,而此前这么多年,北京二手房市场“约定俗成”都是买方承担税费。
以我熟悉的望京区域为例,从app上查询二手房挂牌价:
融科橄榄城今年2月均价是109701元,这个价格低于 2021年12月的成交价11.5万, 2022年11月的11.7万。
望京的臻园今年2月均价是118773元,2021年12月是11.5万,2022年11月是12.2万。
按照贝壳研究院的数据,北京二手房成交价,去年比前年涨了2%-5%,但今年前两个月的房价基本没上涨。
二手市场,出现各种抛售
据了解,北京二手房挂牌量、交易量的增加,与各种原因的抛售现象不无关系,比如一些年轻人离开北京,去压力相对小的二三线城市,卖房离京。春节后,不时有年轻人公开这样的体验,表达喜悦。
进入今年,降价抛售的人群不乏急于去往国外的,他们多是早年热衷置业的财富人群,已经持有某国绿卡。我认识的一位,一周时间抛售了内城四套房。
除了为离京卖房的人群,给二手房市场带来流量的,更多的是卖旧买新一族。这样的改善人群,为了卖房速度,也愿意在价格上让步。
还有一类卖房人群,过去并不常见,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做人生减法的一群。他们多是中产退休一族,手里有几套房子,为了未来不在财产继承、房产税开征上有后顾之忧,趁着楼市这一波行情把原来出租的房子挂牌出售。
常住人群中各种情况的卖房,充实了今年北京二手房市场挂牌量。实际上,这也是一线城市房产的流动性优势使然。
目前在北京,不论是一手还是二手房市场,都有足够的货量。疫情渐远,有买房意愿的人开始动起来了,但对买房预期及信心的不确定性,对楼市的热情并没有更多释放,加之房住不炒的大政,楼市不可能出现报复性“狂飙”。
我们能明显看到,今天的购房人对楼市足够理性,已经不太容易被忽悠,倒是那些热衷参与房地产的小白,如果不说话没人知道你傻。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